鲁网4月17日讯 纸花如雪满天飞,娇女秋千打四围。五色罗裙风飞动,好将蝴蝶斗春归。
这首《怀潍县》一诗,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感而写,他曾在潍县(今潍坊)任7年的县令,这首诗形象地描述了当时人们在清明时节放飞风筝的情景,表现惟妙惟肖,栩栩如生。历史悠久的潍坊风筝一直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,展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。
风筝在自然天空的放飞,是每年春季的仰首眺望,也是对文化匠心独运的传承。
风筝一线牵,世界心相连。4月16日晚上,第38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式暨风筝主题歌舞晚会在潍坊大剧院举行。“云上风筝会”和“大潍向海 古坊舞鸢”大型歌舞演出也同时与观众亮相。随着开幕式的帷幕缓缓拉开,一个放飞的国际化舞台荣耀登场。
潍坊,随处可见风筝的影子;高铁站、市民文化艺术中心、风筝广场等地标性建筑,都以风筝为造型;一百多公里的北海路路灯也是风筝的造型,每到夜晚,流光溢彩,美不胜收。
潍坊,作为中国风筝文化的发祥地,国际风筝联合会总部所在地。国际风筝会,俨然成为潍坊乃至整个山东,对外经济文化合作交流和各国友谊交流的国际化平台。
从1984年至今,潍坊国际风筝会每年举办一届,已成功举办了37届。“十个风筝九个碟,九个蝴蝶九个新”,完美的诠释了潍坊风筝不拘一格,千姿百态。
作为“世界风筝都”,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风筝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、竞技和游览。选材讲究、造型优美、扎糊精巧、形象生动、品类多样、起飞灵活是潍坊风筝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风格,也是潍坊风筝坚持创新的源源动力。最能代表潍坊风筝的当属“蜈蚣”风筝,在2012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获得金奖。
“天上风筝飞,天下潍坊美”,风筝牵线,牵动潍坊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;城市搭台,让不同地区、不同国家的文化在潍坊国际风筝会这个大舞台上绽放光芒。
丰富的文化矿脉,是一座城市的灵魂。潍坊在几千年的时光磨蚀下,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,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环境。
2月3日,潍坊正式加入国际和平城市组织,乐道院·潍县集中营博物馆,作为潍坊首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,打开了“珍爱和平,奋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的世界之窗。历经百年沧桑的坊茨小镇,作为潍坊近现代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,焕发新生,汇聚了历史的尘埃与繁盛,始终保持着宠辱不惊,成为胶东半岛的文化原创艺术产业园。
鸢飞蝶舞喜翩翩,远近随心一线牵。930多万潍坊人民共同携手,一起放飞1.62万平方千米的“巨型风筝”,喜迎四海宾朋,手牵手心连心,让世界了解潍坊,也使潍坊快速走向全世界。(通讯员 张子玲)